最新全国茶楼论坛_栖凤楼品茶app_唐人阁 一品楼 论坛_全国名媛凤楼

主題活動 更多...

最新要聞

江灣古建筑:見證百年時光流轉(zhuǎn)

2024年11月29日  來源:義烏文明網(wǎng) 

照鏡塘里倒映著古村的歲月

老人們在向陽處閑聊
精美的木雕



藍天白云映襯下的屋檐
 
  江灣,舊有“義邑大路”之稱,沿義烏江逆水而上可至稠城;順水而下可達佛堂、金華、蘭溪等地。曾經(jīng),來往船只經(jīng)常在江灣??啃?,水運發(fā)達帶來了江灣古鎮(zhèn)的繁華昌盛,江灣碼頭、浮橋、老街應運而生,也因此滋養(yǎng)了一批富庶的鄉(xiāng)民。他們憑創(chuàng)造的財富建造了在當時稱得上恢宏的民居:新園十六間、廳頭里十八間……時至今日,這些民居成了承載著許多歷史足跡和文化內(nèi)涵的古建筑。
 
  11月26日午后,踱步江灣,初冬的暖陽肆意傾灑在向陽的角落。狹窄的巷子里,幾位老人慵懶地倚靠在椅子上閑聊著,說到興濃時開懷大笑;稍顯破敗的老街上,偶爾傳來幾聲叫賣聲;蜷縮著身軀曬太陽的小狗見到陌生人,也只是稍抬頭后又繼續(xù)閉眼休憩了。
 
  同周遭這些靈動的場景相比,坐落其中的這些古建筑越發(fā)顯得靜默了。斑駁的墻體、精巧的雕刻、泛黃的梁柱,還有那些香樟的桌椅,像是時光剪影,記錄著當年的繁華喧鬧,時光的流逝讓這里多了歲月的滄桑。漫步其中,這些民居雖已不復當年的輝煌,但在歲月變遷中,多了幾分淳樸的溫情。
 
  粉墻黛瓦馬頭墻,石庫臺門開井院,一門一院皆有景,一磚一瓦訴古今。歲月記憶在歷史的傳承中越積越厚,也因這些承載著數(shù)代人喜怒哀樂的古宅而變得更加立體和鮮明。讓我們一起走進江灣,從古建筑中見證百年時光流轉(zhuǎn)。
 
觀老宅感受舊時光
 
  從某個角度來說,每個村落的民居和古建筑大多直觀反映了當?shù)氐淖匀伙L貌、風俗傳統(tǒng)。稠江街道江灣村下轄多個自然村,新園是其中一個。該自然村有好幾處古民宅,大多是徽式建筑,房子呈“回”字形,有“四水歸堂”之說。
 
  十多年前,記者曾到新園十六間采訪,眼前的這處古民居很不起眼。穿過狹小灰暗的廊房,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稍顯凌亂的場景,如果不是抬頭之處所見到的精致木雕,外人似乎很難把這里與市級文保單位掛上鉤。
 
  據(jù)了解,新園十六間建于民國時期,房屋坐東北朝西南,占地400多平方米,是一幢典型的四合院式建筑。該建筑設有石庫門,門楣上書“荊榮南第”四字,左右置三花馬頭墻;前后兩進均三開間,左右?guī)扛魑彘g,由側門出入;二層四周置有欄柵,前后進均為穿抬混合式結構。同其他古建筑一樣,這里的牛腿、雀替、梁坊、門窗等雕刻繁復綺麗,飽含寓意。
 
  從整幢房子的規(guī)模、格局以及用材上,不難想象當年出資建造的屋主有著何等殷實的家境。有村民說,造這房子的人名叫王老虎,是當時的地主,家里專門釀制黃酒。也有村民說,“十六間”是王老虎的父親和其他四位叔伯一起建造的。雖然無從考證哪種說法是正確的,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,這里曾經(jīng)觥籌交錯,熱鬧非凡。
 
  十多年前,“十六間”里住的人不多,而且都是上了一定年紀的人?!斑@房子每年都漏水,一到下雨天,從瓦片上漏下來的水把天花板都滲透了。”“都說古建筑要保護好,如果再這么下去,沒兩年(‘十六間’)就要像隔壁的老房子一樣倒塌了?!闭f到這個房子,旁邊的幾位村民快人快語,言語中充滿了無奈。一位王姓大伯表示,自己幾乎每年都要花錢請人翻修瓦片,有時因為泥水匠太忙連請都請不到。臺風一來,外面下大雨,里面下小雨。
 
  其實,不只“十六間”,全國各地有很多百年老宅都面臨這樣一個困境:經(jīng)過一個多世紀的風雨沖刷,有些房屋出現(xiàn)了墻體開裂、白蟻侵蝕、屋面變形等問題。
 
聽老人說老宅的事
 
  據(jù)市志辦文史專家傅健介紹,江灣古鎮(zhèn)包括井頭山、新園、上田等古村落,主要為吳、王兩姓聚居,而新園自然村以王氏聚居為主。顯然,王姓是這里的大姓。如今,在江灣村黨委書記王洪歷的帶領下,記者再一次來到新園十六間。
 
  “前些年還住了6戶,現(xiàn)在只有一戶老兩口住在這里。”見屋內(nèi)沒人,王洪歷電話聯(lián)系了正在地里干農(nóng)活的男主人。十幾分鐘后,年過七旬的王洪堅從地里趕回來。
 
  王洪堅老人說,自己從出生起就一直住在這個老房子里,幾個女兒都很有出息,也孝順,多次讓自己跟老伴住過去,“我不喜歡住高樓,還是住這兒習慣,冬暖夏涼的?!?/div>
 
關于這處老宅,從他的話語中我們還了解到了更多的信息——
 
  “聽說最早的老太公想造這么一個房子,由于一些原因未能實現(xiàn),離世前就再三交代自己的5個兒子,一定要完成這個遺愿。這5個太公很能干,有開酒坊的,有賣火腿的,三年后等大家都積累了一定的財富,就著手造這個房子了。”
 
  “當時投入的人力、財力、物力很多,光木雕就請東陽的師傅過來雕了三年。特殊時期,為了使這些木雕免受損害,家里人用泥巴將其涂滿,使得逃過一劫。七八年前,有人趁著屋內(nèi)沒人,將門廳內(nèi)的一個牛腿偷走了?!?/div>
 
  “小時候這里住了十幾戶人家,都是5個太公的子孫后代,我們家是大太公這一脈的。誰家有紅白喜事了,就放在中間這三間大廳內(nèi)辦,平時就空著。”
 
  從旁人的介紹中獲悉,在市里有關部門和稠江街道的重視和支持下,這些年“十六間”也曾翻修過幾次,現(xiàn)場專門設置了“義烏市不可移動文物安全責任公示牌”,涉及文物安全管理的工作職責、流程等也一一上墻明確,村里也會專門組織人員開展定時巡邏。
 
  幾度風雨,幾度春秋。當我們一次又一次直面那些物是人非的古建筑時,惆悵的何止是百年滄桑。
 
老宅老街與老人
 
  “我們村光歷史建筑大概就有28處……”從“十六間”出來,王洪歷又領著記者去江灣老街、廳頭里十八間、江灣村文化禮堂等地走走看看。
 
  據(jù)了解,這些古建筑以明清時期建造的居多,主要涉及祠堂、民居等,以民居居多。其建筑風格大多屬婺州民居體系,與徽州系一脈相承。這些古建筑年代雖久,有些也出現(xiàn)了不同程度的殘破,但舊貌猶存。最令人嘆為觀止的是那些精雕細琢的圖像,鳥獸動態(tài)逼真,花草情趣盎然,人物形神兼?zhèn)洹?/div>
 
  糧庫七間頭、廳頭里十八間、永和堂記……從江灣老街這頭走到那頭,周邊分布著不少古建筑。漫步在街頭,不經(jīng)意一抬頭,好幾次看到了木門上掛著的書有“歷史建筑”字樣的牌子。偶爾駐足歇會兒,通過眼前住戶半開的大門往內(nèi)一瞥,依稀看到了古色古香的精雕木梁和牛頭,一旁的老人正悠閑地坐在八仙桌前看電視。
 
  這些老宅普遍陳舊,且低矮陰暗,有的因長期無人居住,墻體已經(jīng)斑駁不堪,屋內(nèi)也是一片凌亂。但對居住在其中的老人們而言,這些看似陳舊破殘的老宅是先輩們建造的,又被一代代傳承下來。他們在這里出生、長大、結婚、生子,到了暮年,更不忍離開。
 
  在廳頭里十八間,我們見到了91歲的趙錫清老人和小他4歲的老伴,以及陪伴了他80年的縫紉機。提及江灣老街的縫紉師傅趙錫清,相信周邊數(shù)代義烏人都有印象。這幾年,老人基本上不做衣服了,主要幫著剪褲腳。
 
  獲悉我們的來意后,老人領著大家去屋內(nèi)轉(zhuǎn)了一圈。廳頭里十八間民居位于江灣下街自然村,為清代建筑,坐西北朝東南。房子的前進三開間為穿抬混合結構,牛腿、雀替、梁坊、門窗等部位雕刻精美,梁柱用材講究;房子后進三開間為穿斗式建筑,左右?guī)扛髁g。
 
  從現(xiàn)場情況來看,這些門窗、牛腿上的雕刻大多保存完好,難得一見的是廳內(nèi)每一根木梁上都有雕刻?!斑@個繡球很神奇,一到下雨天就會變色,蜘蛛都要繞著爬?!蓖鹾闅v指著頭頂某處雕刻說道。
 
  告別老人后,我們又參觀了江灣村文化禮堂,從邊門出來后就看到了一口塘?!斑@個是照鏡塘,聽說早先時候有個家境富裕的太婆嫁到我們村,發(fā)現(xiàn)房子旁邊沒有水塘有礙風水,于是就拿出部分嫁妝請人挖了這口塘。”王洪歷的講解,立刻為這口普通的池塘增添了“光暈”。
 
  百年光陰彈指一揮間。如今,隨著雙江湖建設的不斷推進,江灣的地理優(yōu)勢越發(fā)凸顯。在不斷前行的時代中,無論變與不變,這些跨越時間與空間、集文化與鄉(xiāng)愁于一體的古建筑,擁有的是與義烏這座城市以及江灣這個古鎮(zhèn)的記憶和情感。從未走遠,今更勝昔。(林曉燕)
 
責任編輯:吳 潮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