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明播報
西門老街古韻煥新生

街燈

老街里的游園會。

“長槍短炮”聚焦老街。

琵琶演奏。

老街入口的非遺龍燈。

俯瞰街巷
迎著2025年第一縷陽光,時間鐫刻下新的年輪。
上月31日,西門老街歷史文化開發(fā)項目一期烏街區(qū)塊揭開面紗,解鎖了新場景、新玩法、新體驗,吸引了眾多市民游客前往跨年游玩。
西門老街是義烏城市發(fā)展變遷的重要見證。和煦的冬日暖陽,灑在縱深貫穿的老街上,仿佛可以照到歷史的盡頭。穿梭于縱橫交錯的石板路,蜿蜒幽深的巷道,深深感受到藏于鬧市之中的老街,不僅延續(xù)著城市文脈,也讓城市文化變得更加厚重。
“古韻新輝·夢回西門”新年系列活動,是西門老街贈予新老義烏人的美好祝福,帶著廣大市民、游客領略穿越古今的奇妙之旅。透過精彩不斷的活動,似乎遇見了舊時光,看到商賈云集、商鋪林立的繁華街市,觸摸到藏于晨鐘暮鼓、光影流年里的歷史記憶。
縱向看——老街追憶老城印記
撥動時光的琴弦,我們的記憶回到西門老街最初的樣子——
修于1596年的明萬歷《義烏縣志》舊圖標注,城區(qū)僅有“縣前直街”“上市街、下市街(俱在縣西)”3條街道?!吧鲜小?,就是西門街的入口,在城區(qū)西城門“迎恩門”之內。在清嘉慶《義烏縣志》中,“街”條目下,所列的街道有4條:“縣前直街(即東街)、上市街(縣西,在迎恩門內,與西街相貫)、南街(舊名下市街)、西街(湖清門內)。”這些街道中,屬上市街(西門街)最繁華。
據記載,西門街內有童大宗祠、旌節(jié)牌坊、育嬰堂、崇祀坊、童忠義祠(紀念抗倭名將童子明)、大夫第(也叫景誼堂)、迎恩門、養(yǎng)濟院等眾多建筑。據西門街的老人回憶和現存的建筑可知,還有會魁第、繩武堂、還金堂、魁星塘(魁星閣)、城隍廟及近代名人童必揮故居等。
《稠西童氏宗譜》曾描繪了西門古樟樹的“身影”。約在20世紀70年代,稠城西門新馬路邊、義烏酒廠的圍墻中,有一棵高40多米的古樟樹。提起這棵樟樹,見過它的老義烏人幾乎都會異口同聲地說:那是一棵很老很大的樟樹!相傳為800多年前烏童氏先祖從開封南下、卜居義烏西門時所植。據相關史料記載,宋朝承事郎童廉,隨君護駕南遷至義烏稠城西門,生生不息、代代相傳,子孫滿堂、家興業(yè)旺。慶元二年(1196年),婺州永康狀元陳亮四子陳渙公遷徙到西門上市街,成為繡川陳氏的始祖。
明清時期,西門已發(fā)展得初具規(guī)模,還涌現出了以童子明、陳達德、童楷等為代表的能人賢士。至清末民初,童、陳、龔等幾個望族開始興辦實業(yè)。從近代百年看西門老街,記載了例如童慎記印刷廠、振豐南貨店、童義興銅店、南華公司、龔聚源、方泰興榮記、童森記酒業(yè)、源茂號、王乾記、龔振大號等商家。當時的老街,星羅棋布的祖厝、商號躍然入目,載滿故事。這些古建古跡商號見證了商賈云集、商貿往來頻繁的盛景,也成為經濟社會繁衍發(fā)展的有力寫照。
西門地理位置特殊,自古就是義烏至金華府陸路通道的官府驛站,人、財、物聚集于一體的商貿中心。20世紀末,西門老街還留有一批四合院落,這些建筑矗立在藍天之下,一戶戶人家圍繞著這個中心,享受天倫之樂。
1987年《義烏縣志》載:西門街有雙桂巷,又名雙貴途。城內居民俗例,娶媳自朝陽門進,嫁女從雙貴途出,以求吉利。
雙桂弄是西門街童大宗祠旁邊一條南向的弄堂。此弄位于山坡上,北高南低。“雙桂弄”的得名與童居易和童必大兩位進士有關。南宋嘉定十年(1217年),童氏第四代孫童居易和第五代孫童必大雙雙榮登吳潛榜進士(雍正《浙江通志》有載),故縣城西門童大宗祠院內植有桂樹兩棵,喻為“一門同榜雙進士”。兩位進士,是古代先賢勤奮好學、剛正為民、忠勇愛國的楷模。西門老街的一草一木、一磚一瓦,印刻著過往歷史,承載了數代義烏人的鄉(xiāng)愁記憶,浸潤著城市的文化品格與精神氣質,深刻詮釋了“勤耕好學、剛正勇為、誠信包容”的義烏精神。
西門老街,是一段歷史,更是一種文化;是城市的縮影,更是記憶的歸宿。
橫向看——老街新韻內外兼修
西門街并不長,在2000年的城市改造之前,只有823米,寬3米—9米不等。改造后,西門街東西兩頭分別通往丹溪路與香山路,僅剩600余米。西門街東側入口距離繁華的主干道丹溪路步行時間不到1分鐘。隔著街道兩側,繁華與市井只有一線之隔。
隨著時間的流逝,歷經歲月的沖刷,西門老街以肉眼可見的速度逐漸殘破、蕭瑟??油莸穆访妗㈦S意的攤點、肆意排放的污水,讓它與周圍的熱鬧商圈、住宅區(qū)格格不入,慢慢淡出人們的視線。
如何讓老街小巷“活起來”?
對于城市歷史文化,保護是前提,傳承是基礎,創(chuàng)新是關鍵?!袄辖謿v史文化開發(fā),首要前提就是保護。我們在保留歷史建筑風貌、體現商業(yè)遺存風格的基礎上,加入新的業(yè)態(tài)元素,賦予它‘新生’?!笔薪宦眉瘓F文旅公司副總經理宗遠翔說。2022年,義烏市西門老街歷史文化開發(fā)項目啟動,區(qū)域總面積約195畝,總建筑面積約28.6萬平方米,其中地上建筑面積16.1萬平方米(包含烏街、金街、赤街等區(qū)域)。
自項目建設以來,交旅集團以“保護為主、更新為輔”的方式,有序推進西門老街建設。同時,團隊選擇在設計上“做減法、做還原”,盡可能恢復建筑風貌的多樣性。相比以往,他們選擇“卸妝”,更好展現老街真實的歷史風貌。漫步于烏街區(qū)塊,我們看到一幢老建筑的門頭做工細致考究。一打聽,全是保留下來的原貌,甚至連大門一側的排水孔也被原封不動地保留下來。
進入屋內,令人驚喜的是,脫漆、清潔后的木構件展露出黃褐色,清晰均勻的紋理記錄著歲月的流逝,獨有的色澤與質地非人工漆面可比擬。歷經精心修繕,這處古建筑從內到外均呈現修舊如舊的面貌。窗格子用鏤空的好似古銅錢做圖案,構思巧妙。窗格子通風透光,院落與街上的杏樹視線銜接——不妨想象,曾經居住在此的人們,是不是常常踮起腳來,透過窗格子尋找院落外的樂趣?
歷史文化開發(fā)讓老街煥發(fā)新活力,也給了一些老舊建材第二次生命。建設團隊探索老舊建材回收利用的方式,對原有的鋪地磚、瓦、墻磚、木構件等物件盡可能回收利用。據了解,對于木材來說,由于木結構容易被腐蝕,木屋架與木飾面層更易殘損,所以在修的時候采取的手段是應保盡保。有的建筑時不時送上“驚喜”,被除去下沉、外包構筑物遮擋等因素,依舊保持原來的風貌輪廓,煥發(fā)新生,重回“年輕態(tài)”。
夜幕降臨,華燈初上?!翱炜?,西門老街亮燈了!”上月27日傍晚,隨著西門老街烏街區(qū)塊的徽派建筑頂部依次亮起暖色燈,市民紛紛贊賞有加。入口處的“西門”發(fā)光大字引人注目,大型非遺龍頭燈占據古街入口的“C位”,展現別致的造型,透露美好的寓意,也讓人想起西門街關于西隅龍祖的傳說。整個西門老街被打扮得喜氣洋洋,渲染出歡樂的節(jié)日氣氛,被濃濃的新年味道塞滿。
眼下,一座座灰磚黛瓦的老建筑正逐步恢復往昔韻味。烏街兩側,茨瓦白墻錯落有致,多數建筑的臥瓦、屋脊精巧鋪設,外墻磚片、勾縫細致入微。細細觀察,建筑、小路的顏色有深有淺,呈現溫潤質感,為西門老街增添了生動與靈氣。
辯證看——“老街巷”蝶變?yōu)椤靶麓艌觥?/div>
想要探尋一座城市的成長,一定要去看看它的舊城老街。雖不如新的區(qū)域一樣光鮮亮麗,卻濃縮了時代的光影,自有一份遺世獨立的閑適與寧靜。
西門老街坐落于市中心核心區(qū)域,由縣前街、香山路、城中路和丹溪路合圍而成。為再現老街繁榮,西門老街歷史文化開發(fā)項目以我市歷史文化肌理為主脈,注重老街生活復原,推動商城歷史風貌、商貿文化精彩再現,打造沉浸式文旅商業(yè)街區(qū)?!靶r候住在西門,家門口一口池塘,路兩邊都是小店,十分繁華。”生長于西門老街的市民曹宵賓回憶,當時酒廠就在路口,每次路過都能聞到酒香。“希望老街能一直存在,它一路‘見證’了義烏的發(fā)展?!彼母醒?,成為不少“西門人”的共鳴,人們也在關注著西門老街的變化。
抗倭名將戚繼光捐資建造的戚宅里記載他在義烏招兵,地點就設于此。這些古建筑歷經數百年風雨,依舊聳立。采訪當天,我們正好遇到來自市武術協會的武術愛好者們,在戚宅里拍攝武術主題的短片,精彩的表演為承載歷史的古建筑增添了一抹別樣的文化亮色。
火樹銀花合,星橋鐵鎖開。新年伊始,“繡湖賞燈會 西門好市多”活動在繡湖廣場和西門老街同步開啟。古風趣味快閃、曲藝演繹、趣淘大小集、游園會等環(huán)節(jié),讓西門老街好戲連臺,煙火氣滿滿,文化味更濃。西門老街正在重獲新生,一步步迎來“閑生活”“慢生活”“新生活”。
時光賦予西門厚重的文化積淀,業(yè)態(tài)擴展將使這片土地更具生機與活力。據介紹,上月31日,西門老街歷史文化開發(fā)項目一期烏街區(qū)塊啟動招商預登記,針對文化、餐飲、娛樂、休閑、配套服務等業(yè)態(tài)開啟全面招商。
一條街巷,一方人文,一段歷史。未來的西門老街,將以深度文化體驗為主,保留街巷肌理,形成傳統文化區(qū)。街區(qū)打造文旅新空間,不斷優(yōu)化推出特色性活動,營造消費互動體驗場景,形成非遺游、文化游等融合發(fā)展格局。此外,還將打造特色風味體驗、百年老街的商業(yè)風貌和時尚樂活的休閑娛樂氛圍,讓西門老街成為有顏值、有故事的“城市會客廳”。
迂回婉轉、四通八達的市井小巷,聚攏來是煙火,攤開來是人間。在西門老街,老街巷與新業(yè)態(tài)混搭,碰撞出讓人眼前一亮的新生機、新活力,也將托起百姓“家門口的幸福”。同一個場地空間,不同業(yè)態(tài)靈活切換,商旅文體融合發(fā)展所形成的消費新場景正成為城市新地標。
漫步老街,在古樸與現代中穿行,與青磚、圓頂、雕花門廊的百年建筑同框。邂逅這樣的商城韻味,你,可歡喜?(傅柏琳 馬嬌婷)
責任編輯:吳 潮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