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題活動 更多...
文明播報
長眠他鄉(xiāng)78載 英烈今朝歸來

義烏嵊州兩地交接烈士遺骸。
9月24日,義烏長城公園內,陽光照射在石板上,柔和溫暖?!盃敔?,我們接您回家了!”傅紅德烈士的墓碑前,孫子傅興豐等人小心翼翼地抱著骨灰壇,將其放進嶄新的墓穴,鞠躬致敬。
傅紅德烈士出生于1915年3月,是大陳鎮(zhèn)楂林村人,于1943年8月告別妻兒參加抗日戰(zhàn)爭。1944年1月,傅紅德任新四軍浙東游擊縱隊金蕭支隊堅勇大隊班長,不幸在嵊縣苦竹溪戰(zhàn)斗(現(xiàn)嵊州市谷來鎮(zhèn)竹溪村)中犧牲,生命永遠定格在28歲。
“78年前的這場戰(zhàn)斗,發(fā)生在中共抗日武裝剛從最困難的處境中走出來的時期。”我市新四軍研究會相關負責人介紹,1944年1月8日,金蕭支隊正式列入新四軍戰(zhàn)斗序列,立即投入浙東第二次反頑自衛(wèi)斗爭,使金蕭地區(qū)的抗日斗爭進入新的發(fā)展階段。當年1月20日,楊思一、蔡群帆、鐘發(fā)宗等率金蕭支隊自諸暨黃家店出發(fā),隨縱隊隊部行動,參加嵊縣苦竹溪戰(zhàn)斗。傅紅德等3位戰(zhàn)友在這場戰(zhàn)斗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。
傅紅德犧牲后,家屬只收到《烈士證明書》,卻不知烈士遺骸在何處?!皶r隔78年,終于找到爺爺的安葬地點,圓了我們的尋親夢?!备蹬d豐感慨萬千。70多年來,傅紅德兒子傅福根和孫子傅興豐等家人一直打聽他安葬的地方,但由于早先信息閉塞,遲遲未查獲有效信息。2020年的一天,傅興豐和家人遇到浙江省新四軍歷史研究會金蕭分會相關人員,機緣巧合下重新打開了尋親“通道”。根據傅興豐提供的相關資料,省新四軍歷史研究會、嵊州市退役軍人事務局、義烏市新四軍歷史研究會和義烏市退役軍人事務局等多方聯(lián)合尋找,最終在嵊州市谷來鎮(zhèn)竹溪村找到了傅紅德烈士的墳冢和遺骸。
9月24日上午,“山河錦繡 英雄回鄉(xiāng)”傅紅德烈士遺骸交接儀式在谷來鎮(zhèn)竹溪村舉行,嵊州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工作人員雙手捧著遺骸,莊重地將遺骸交給烈士的親人。人們站在竹溪村的道路兩側,列隊目送烈士遺骸返回家鄉(xiāng)。當天抵達義烏長城公園后,市退役軍人事務局組織了一場簡單而莊嚴的遷葬儀式,讓傅紅德烈士安心“回家”。
在長城公園烈士林,郁郁蔥蔥的青山掩映著一座座墓碑,400余位烈士的姓名刻在英名墻上。通過市退役軍人事務局的不懈努力,截至2021年12月下旬,原本散布在全市的50座烈士墓已全部搬遷至長城公園集中管理,所有原地保護的烈士墓均簽訂管理保護協(xié)議。(傅柏琳)
責任編輯:吳 潮明